花蓮農場簡史

花蓮農場成立於民國41111,原名為「花蓮大同合作農場」,隸屬國防部總政治部第9組(農墾組),場址位於溪口,民國43111撥交退輔會,於民國44316裁撤,歸併於同日成立之壽豐大同合作農場,下設溪口、平和、志學、北埔四個分場,場址設於池南村(今之平和村),民國4591委請臺灣省政府社會處合作事業管理處代管,改稱臺灣大同合作農場。民國465月人員精簡,4個分場同時改為4個輔導區,同年9月奉命再將輔導區縮編成3個輔導區,1958年溫妮風災,場部位於池南村房屋全毀,即遷往壽豐鄉共和村。

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觀光景點

一、立川漁場


區內天然清澈湧泉養殖黃金蜆、金鱒、香魚和水鰻等水產,遠近馳名,近年積極研發醃製蜆、蜆精、蜆錠、蜆丸等加工品,更結合漁村文化與休閒教育理念,營造生態生產生活之休閒農漁園區,來此遊玩可瞭解漁村文化,品嚐美味蜆鱒魚特餐,並體驗「摸蜆兼洗褲」漁村風情。


二、鯉魚潭


鯉魚潭為花蓮地區最大的一個內陸湖泊,因其隨侍在側的山岳狀似鯉魚,便而山湖齊名,鯉魚山上有鯉魚,鯉魚潭裡水中游。潭四周築有環湖公路,全程4公里,徒步1小時即可走完。遊人可在此露營、野餐、遊湖。天候佳時,潭東的鯉魚山會聚集飛行傘活動愛好者,駕馭鮮麗的飛行傘翱翔於山巔水湄間,平添山光水色。 在這裡不管是白天或晚上都有的玩,溫和的陽光照的山青水綠,你可以選擇踏船遊湖,或是騎著單車,環潭遊走,肚子餓了還可以試試這裡的鮮美的活跳蝦,夕陽西下,夜幕低垂,四至六月間的潭間夜色特別的精彩,淺淺月光灑落在潭面上的水色搶不了螢火蟲的風采,滿山遍野的螢火蟲飛舞閃爍,不禁激起的浪漫情懷,不知促成了多少神仙眷侶。不過還是要提醒各位,行經這裡的時候,請放慢步調、減少光源,以免驚擾到了螢火蟲的好事。


三、東華大學



位於壽豐鄉志學村,東華大學的設立不僅便利花蓮在地升學管道,學者專家推動大學與社區結合的活動,更是改變了地方的知識見解與生活水平,佔地251公頃的校地與常約二至三公里的鳳凰木林道,增添了地區景觀與美貌,除正門的林木大道外,人稱東華後街的美食街,因應了學子人潮形成聚落的餐飲街,其中小店各有特色。不管您是需要品質享受或是俗擱大碗的饕客,都可以在後街得到滿足,可以想見東華學子悠閒獨具一格的生活情調。而東華大學校地面積廣大,坐落於兩山之間,校舍建築細膩典雅,皆具建築之美,綠蔭處處,校園氣清新。東華大學更是國內唯一設立有民族學院的大學,具有東台灣特色,到此一遊,不妨參觀其圖書館藏書,或看一場民族誌影展。 





以上參考花蓮觀光資訊網

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

交通位置



1. 火車

至壽豐火車站下車,出站後於壽豐路一段右轉,直行約兩百公尺後右轉,通過地下道向左邊走約3分鐘即到農場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GIS位置:23.872110,121.514474

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農場的動物們




農場簡史

花蓮農場設立與變遷

        花蓮農場成立於民國41111日,原名為「花蓮大同合作農場」,民國43111日撥交退輔會,於民國44316日裁撤,歸併於同日成立之壽豐大同合作農場,下設溪口、平和、志學、北埔四個分場,場址設於池南村(今之平和村),民國4591日委請臺灣省政府社會處合作事業管理處代管,改稱臺灣大同合作農場。民國465月人員精簡,4個分場同時改為4個輔導區,同年9月奉命再將輔導區縮編成3個輔導區,1958年溫妮風災,場部位於池南村房屋全毀,即遷往壽豐鄉共和村。


農場開發示意圖
花蓮農場沿革至今,其編制大致可分為:場本部、光華分場、西寶分場、泰來分場。

1.   場本部位於花蓮縣壽豐鄉,其土地由木瓜溪沖積而成的河床地;早期為臺糖公司所擁有,後來與農場交換土地,才成立壽豐場部。鄉內有許多從彰化一帶遷來的移民,亦有少數由鯉魚山遷徙而來的阿美族原住民,再加上外省籍的場員,人文背景較為複雜。

2.   光華分場位於花蓮縣吉安鄉,其土地亦是由木瓜溪沖積而成的河床地;離花蓮市區僅十公里左右,交通相當便利。在花蓮縣綜合發展計畫中,建設為花蓮都會生活圈的一部份。且鄉內為花蓮之最大蔬菜供應區,並由於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迅速成長,行政院成立光華大理石工業園區及光榮砂石專業區,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及衝擊。

3.   西寶分場位於中部橫貫公路上的西寶,其農莊分散於溪畔、天祥、西寶、蓮花池、下梅園、洛韶一帶。由早期開闢中橫所留下的榮民所組成,以生產高冷蔬果為主。

4.   泰來分場位於花蓮縣豐濱鄉,其土地皆為海岸山脈的山坡地,主要成員為開發大隊退人員。由於東臨太平洋,長年受海風吹襲,加上山脈海拔僅數百公尺,故土地並不肥沃,作物以柚子及五穀雜糧為主。



退輔會設置農場的目的在於適應國軍人力、精兵政策,使國軍戰力在新陳代謝下,永保年青力壯,以安置國軍退除役官兵從事農墾工作,指導榮民農業技能,增加生產收益,改善生活,達成自給自足,立業成家之願望,進而促進社會安定,繁榮地方,從花蓮農場的農業拓墾與生產事業經營,可知政府在有目的、有計畫的規劃下,發展東部區域農業。

花蓮農場文化資產-招待所

花蓮農場產業文化資產

       
歷史招待所

歷史招待所
創建於民國47年,於民國93年由花蓮縣文化局公告將其歸屬於花蓮縣歷史建物之建築物類。此建築原先為蔣公行館之一,為一傳統日式木構建築,雖然外觀及庭園雖已經過整建,惟仍維持舊有格局。其中一段時間有民宿業者包下經營,惟2005年颱風侵襲花蓮使得外觀略為受損,民宿因而歇業。2009年上映的比賽開始也曾到此取景。現已由農場收回整建完畢,做為歷史建物再利用,即將對外開放住宿。外牆雖己漆成白色,
但門窗留設及屋頂形式皆可見日式木建築之風格。


招待所一景